据相关数据统计,我国两轮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3.5亿辆,平均每4个人中就有1人拥有电动自行车。电动自行车成为首选代步工具的同时,也带来社区物业管理的难题。
电动自行车不恰当的充电方式、质量问题等,导致火灾事故频发。今天我们来从安防的角度聊聊,如何安全、有序管理社区里电动自行车(俗称“电瓶车”)停放行为。
电瓶车禁入电梯管理 有很多居民为了方便会选择把电瓶车推入楼层内、停在楼道充电,一充就是一整夜。过量充电时如电瓶车本身存在质量问题,容易导致内部电池短路燃烧起火,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,这等同于在身边放了一颗“定时炸弹”。 ▲电瓶车入梯检测 烟雾火焰预警 《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》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、疏散走道、楼梯间、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其充电。鼓励社区配备独立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场所。 场所内除了设置可自动断电的充电桩、必要的消防器材外,还可以部署烟火检测系统。AI摄像机识别到烟雾或火焰会实时发出告警,值班人员通过平台或APP就会收到报警信息,可第一时间响应处理,避免更严重的事故发生。 ▲电瓶车棚烟火检测 消防通道占用管理 一旦发生火灾险情,社区里的消防通道就成了生命通道。在分秒必争的救援中,如果发生堵塞,后果十分严重。 在小区的消防通道、登高面处可选择部署车辆违停及物品占用检测系统,AI摄像机识别到违规停放的车辆或异常堆放的物品,会发出声光告警,提醒人员驶离车辆、搬离物品,后台人员接收到告警后可以实时喊话劝导,保障生命通道的畅通。 ▲车辆违停检测 社区不文明乱象治理除了保护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,也提升了居民的居住体验。在这里小编想说,科技固然可以帮助人们提升管理效率,但平安家园仍需人人参与、家家共建。
拒绝楼道里的“定时炸弹”
火灾隐患早发现早处理
这条通道每分每秒都“堵不得”